#中秋月亮# 2024浙江专升本/2023浙江专升本 关于中秋的语文考点

中秋月亮 2024浙江专升本/2023浙江专升本 关于中秋的语文考点

  这个中秋,你赏月了嘛?有没有拍一拍中秋的月亮?

  关于中秋节教师节双倍快乐,

  你有没有为自己的老师、身边的亲人,以及远方的朋友,送上一轮满满的祝福!

  吃一口自己喜欢的月饼,感受中国传统里浓浓的中国味道。

  当然,准备浙江专升本的你!

  过中秋,怎么能忘了,邀古人赏月,学习关于中秋的语文考点。

  那么作为文史类考生,小橘子带你穿越回古人的世界趣旅行!

  1. 关于浙江专升本语文“必备篇目”中的宠儿,苏东坡先生的中秋与月亮。

  那是在946年之前的一个中秋,也就是公元1076年的中秋,咱们的美食家、旅行家、大书画家、文学家、大词人苏东坡先生当时正身处密州,就是今天的山东省诸城市。两年前,也就是公元1074年,他离开了我们美丽的浙江、杭州,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。诗人此时还不知道,再过两个月也就是公元1076年10月,他即将又离开密州,赴任徐州知州。算起来,他在密州刚好呆了2个中秋,然后正是在密州的第二个中秋,他写下了一篇作品,被誉为“写中秋最佳的诗词,千古以来无人能够与之争锋”。

  而这篇作品,就是咱们浙江专升本必背名篇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,又名《水调歌头·丙辰中秋》,此时距离他在黄州(今天湖北黄冈)公元1082年写下咱们浙江专升本文史类考生,必背的第二篇作品《前赤壁赋》,也仅仅相隔不到6年的时间。所以,这个中秋,当我们欢享节日的快乐之时,当我们举起酒杯、当我们邀请月亮,不妨一同邀请这位”浙江专升本语文考试最为偏爱的大词人”一起,欢迎他随着中秋的月亮,一同回到杭州,回到西湖,来一场千年的约会吧!

  事情大致是这样的,想当年,我们的主角东坡先生,真可谓是一出道就名满天下,就连当时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,同时又位列“宋六家”之首的大文豪欧阳修都得避其锋芒“让此子出一人头地”。所以,你知道了嘛,出人头地就是这么来的。所以,无论是在政坛,还是民间,他的影响力真是杠杠的,比其现在娱乐圈的顶流还要顶流。可是与他同时期呢,还有这么一位大诗人,就是王安石。他提倡得新法,咱们苏东坡先生本来是持保留意见的,可是变法一派有些人就怕你苏轼影响力大啊,所以既然你不站我们一起,那么只能极尽去打压你。因此,也就有了苏东坡颠沛流离的一生。

  不过当夜得中秋,处境还不算糟糕,只是当时,苏轼因为和王安石政见不同,于是自求外放,辗转各地。而在这一年,苏轼已经和兄弟分别了七年之久。这一年中秋节,苏轼喝醉了,想到自己的兄弟苏辙,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绝望:

  《水调歌头·丙辰中秋》·宋 苏轼

  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

  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

  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

  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
  这首词绝妙之处在于天人合一。此中以“明月几时有”向宇宙发出亘古之问,接着将神话和现实结合起来,表达了“高处不胜寒”“何似在人间”的解脱境界。下阙中,用月亮的阴晴圆缺来象征人的悲欢离合,表达了豁达的胸襟,充满了哲学韵味。该词表面写自己的悲欢离合,实际上写出了整个人类的悲欢离合,因此他的思想境界永远也不会褪色,永远扣人心弦,这就是其千古的魅力。

  其实,在密州,苏东坡的作品风格趋于成熟,创作达到一个高峰,据统计在他这两年的作品不仅数量众多,先后创作并得以留世的诗词曲赋共计209篇;而且质量上乘,其中就包括脍炙人口的密州三曲:《江城子·十年生死两茫茫》、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和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。更为重要的是,正是在知密州期间的曲折复杂、矛盾挣扎,最终趋于平和、超然的心路历程,为苏轼日后磊落静定、恬淡从容、风雨不惧、宠辱不惊伟大人格的养成勾勒出了基本的轮廓。注意!这三首作品也是考试常见的哦。

  所以,今夜得月亮,也是苏东坡当年得月亮!愿我们长怀相思意,共此明月珠?

  那么,看着中秋的月亮,你还想起了谁呢?

  ​

  ​2. 关于“孤篇盖全唐”的作品,张若虚一首《春江花月夜》时如何封神的?

  ​

  ​ 没错,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中的月亮,也是中秋的月亮,是扬子江头的月亮。如果说,有哪位诗人,或者词人,跟今夜咱们浙江、杭州的月亮相媲美?那一定是张若虚笔下的月亮:

  ​

  ​《春江花月夜》唐 张若虚

  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。

  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。空里流霜不觉飞,汀上白沙看不见。

  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。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

  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。不知江月待何人,但见长江送流水。

  白云一片去悠悠,青枫浦上不胜愁。谁家今夜扁舟子?何处相思明月楼?

  可怜楼上月徘徊,应照离人妆镜台。玉户帘中卷不去,捣衣砧上拂还来。

  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月华流照君。鸿雁长飞光不度,鱼龙潜跃水成文。

  昨夜闲潭梦落花,可怜春半不还家。江水流春去欲尽,江潭落月复西斜。

  斜月沉沉藏海雾,碣石潇湘无限路。不知乘月几人归,落花摇情满江树。

  这首《春江花月夜》在立意和选材上总结前人的经验,借乐府旧题谱写出天下众多人的心声,同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,一直令后人传诵不已,千百年来有无数读者为之倾倒,有“孤篇横绝,竟为大家”之誉。它是由南朝齐梁绮丽浮靡文风转向盛唐的自然清丽的一面旗帜,同时又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此诗既不像南朝山水诗那样着力模山范水,也不像玄言诗那样枯燥说理,更不是一首单单抒发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,而是将多种诗情融为一体。它的诞生,填补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“以月为中心媒介,同时写男女双方两地相思,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于同一首诗”的空白。不论从主题的提炼还是题材的加工上,此诗对唐朝繁荣的诗歌局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,对后代诗歌创作有重要的启蒙作用。故,被闻一多誉为“诗中的诗,顶峰上的顶峰”,可谓实至名归。

  ​ 所以,中秋的月亮,本应该就是这样,是应该将春色、江色、花色、月色、夜色完美融合在一起,形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,是人间至美。

  ​ 正如此时头顶的月亮,你看着他,想起了同在月亮下的谁呢?

  ​

  ​3. 关于中国历史上最喜欢写月亮的诗人,中秋喝酒时你一定会想起了他!

  ​

  ​《把酒问月》·唐 李白

  青天有月来几时,我今停杯一问之。

  人攀明月不可得,月行却与人相随。

  皎如飞镜临丹阙,绿烟灭尽清辉发。

  但见宵从海上来,宁知晓向云间没。

  白兔捣药秋复春,嫦娥孤栖与谁邻。

  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。

  古人今人若流水,共看明月皆如此。

  唯愿当歌对酒时,月光长照金樽里。

  这首《把酒问月》,也是唐诗中最出色的诗篇之一。该诗完全像一个喝醉的诗人说的醉话,因此才能够将缥缈无边的神话写得如此的生动。诗歌充满哲学韵味,其中的“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。古人今人若流水,共看明月皆如此。”写出了人类的渺小,当时也写出了自己的豁达。既然人生短暂,我们何不对酒当歌,把酒赏月。

  可能诗仙的这篇作品,有的同学并不熟悉,但是当读完以后,是不是非常似曾相似?哈哈,有没有一种感觉,苏轼的《水调歌头》、张若虚的《春江花月夜》,都一定受到了李白的启发,最少都有引用,或者借用,李白文章意思的痕迹了?所以,说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喜欢写月的诗人是有道理的,他创作的涉及月的诗竟然多达320首。而这首《把酒问月》境界最高,影响最大。当然,李白还有另外一篇关于秋天和月亮的作品,大家一定背诵过,不妨欣赏下:

  《月下独酌》·唐 李白

  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。

  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

  月既不解饮,影徒随我身。

  暂伴月将影,行乐须及春。

  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乱。

  醒时同交欢,醉后各分散。

  永结无情游,相期邈云汉。

  虽然这篇作品,并不是中秋所写,但月亮一定还是中秋的月亮吧!

  那么中秋时,当你和朋友、恋人、家人举起酒杯时,是否有邀请天上的明月共饮一杯酒呢!

  ​​

  4. 除了这三位诗人,还有太多脍炙人口的名篇,比如有:

  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——张九龄《望月怀远》

  ​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——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

  ​ 昨风一吹无人会,今夜清光似往年。——白居易《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》

  若得长圆如此夜,人情未必看承别。——辛弃疾《满江红》

  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?——王建《十五夜望月》

  ​ 秋空明月悬,光彩露沾湿。惊鹊栖未定,飞萤卷帘入。——孟浩然《秋宵月下有怀》

  ​

  ​ 等等这些,这都是谁的月亮?是古人的,也是你的!

  ​ 最重要的是,这也是今年浙江专升本考试里的月亮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勤奋的小京侠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ngchuhao.com/27099/

(0)
勤奋的小京侠勤奋的小京侠
上一篇 2024年3月27日 上午10:03
下一篇 2024年3月27日 上午10:03

相关推荐